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7.1冰法M萨维斯输出

职业攻略-法师 wowclassic 2020-12-15 23:29 538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前言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天空之墙服务器和大家一样正在与燃烧军团激战的FS。随着大家神器学识研究陆续达到25级,大家不再像以前一样被迫局限于一系专精,而随着大冰刺流派必暴手法的开发,实战中大冰刺爆发的暴击率 ...

前言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天空之墙服务器和大家一样正在与燃烧军团激战的FS。随着大家神器学识研究陆续达到25级,大家不再像以前一样被迫局限于一系专精,而随着大冰刺流派必暴手法的开发,实战中大冰刺爆发的暴击率显著提升,使得这个版本的大冰刺流派在单体BOSS战中能更趋于稳定的打出输出上限,拥有不俗的表现,而在面对2-3个聚集的高血量ADD的BOSS战及增伤BUFF面前大冰刺更有超乎想象的输出。在M萨维斯这个被AM屠榜的BOSS面前,大冰刺流冰法完全有能力与AM一战。希望能通过此贴与仍然奋斗在破碎群岛的大法师们共勉,我们是永远无法被征服的职业。

天赋

2123122,孤寂寒冬-闪光术-能量符文-碎冰-浮冰-动荡魔法-冰川尖刺。大冰刺流派的主要伤害均来源于寒冰箭,所以天赋以最大化寒冰箭伤害为核心思路,也是目前大冰刺流派WCL上公认的主流天赋。闪光术和能量符文是大冰刺必暴手法打出稳定上限输出的核心天赋,不可替换。

属性

下图为我的装备与面板属性:

1.我的绿字属性首堆精通,众所周知这是大冰刺伤害的源泉。

2.由于大冰刺必暴手法的存在以及寒冰箭暴击减少冰脉CD,所以大冰刺第二属性应堆暴击。当暴击达到36.33%可以保证BOSS战中大冰刺出手接闪光+瞬发冰风暴必暴,但是由于同装等下相同部位装备的绿字总和是一样的,将暴击堆到36.33%会导致精通损失太多,所以推荐第二绿字属性暴击堆到30%左右以保证爆发时大冰刺的暴击率(即利用必暴手法可将大冰刺实际暴击率提高到90%,实战中大冰刺暴击基本趋于稳定)。

3.第一绿字属性精通在保证足够的暴击后尽量越高越好,90以上为佳,急速、全能不用刻意堆,随缘即可,考虑到读条手感和法阵内读条的容错率,我选择适当的堆一些急速。

配装

1.我的配装全身以高装等的主精通向装备为主,装备的副属性尽量选择暴击。由于我主修的是火法,所以大部分配装来源于大秘境掉落的高装等精通装及低保箱子装备拼凑所得,相对而言并不算完美。

2.戒指部位魔法回廊掉落的咬一口戒指几乎是必带的,不仅绿字非常契合大冰刺流派的属性,而且增伤效果对于大冰刺的爆发提升非常可观。

3.我的武器圣物是2个高姆掉落的提高寒冰箭增伤的冰圣物和一个高装等的寒冰宝珠增伤奥术圣物(主要为了提高神器装等),核心思路即为最大化寒冰箭的伤害。

4.SP方面我继续贯彻提高寒冰箭和冰刺伤害的思路,使用2个智力精通型的SP,卡拉赞的瓶子和海拉掉落的精通属性瓶子。世界BOSS掉落的4绿字SP'不稳定的奥术水晶'对于冰法来说收益极高,但是获取难度相对苛刻。另外在面对增伤型BOSS需要在短时间内打出爆发的,主动开启提高伤害的SP也有不错的效果。

5.橙装方面,由于BLZ并没有为大冰刺流设计直接提升伤害或者优化输出手法的橙装,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对DPS有直接收益的就是通用橙SX戒。

个人输出手法

1.大冰刺的核心输出技巧即为大冰刺必暴手法,是每一位想要打出大冰刺天赋输出上限的法师们要熟练掌握的技巧。具体手法个人认为分为两种:

(1)法阵期间(尤其是SX阶段的法阵)的双闪光+瞬发冰风暴:触发冰冷思维前提下,法阵内读3-4发寒冰箭后,浮冰大冰刺接向后闪光术,大冰刺出手瞬间再向前闪接瞬发冰风暴。

(2)非法阵期间的单闪光+瞬发冰风暴:触发冰冷思维前提下,读条大冰刺,出手瞬间向前闪接瞬发冰风暴。

2.以上必暴手法可以通过以下宏实现,使得操作相对简单,勤加练习便可熟练掌握:

#showtooltips 冰风暴

/castsequence reset=1 冰风暴,闪光术

3.非法阵期间是否使用单闪光术的必暴手法,取决于实战中法阵和闪光术的CD状况,以及是否需要预留闪光来应对BOSS技能。另外实战中推荐法阵内的必暴手法距离BOSS间隔15-20码为佳(避免后闪后冰风暴超出施法距离而出现失误),非法阵期必暴手法则与BOSS间隔在15码以上即可。

4.非爆发的平稳输出阶段均以寒冰箭填充,不读大冰刺,触发冰冷思维于寒冰箭读条结束后直接瞬发使用冰风暴即可。

5.有关寒冰指的使用,由于即将到来的7.1.5浮冰和闪光同层,选择闪光术最大化提高爆发的情况下,寒冰指提供的冰枪个人认为多用于跑位瞬发填充技。另外在法阵爆发即将结束及目标即将死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消耗寒冰指来进行收尾。

M萨维斯的实战心得

NGA已经有许多法师们在尝试大冰刺天赋后在M萨维斯的BOSS战中打出了不俗的输出,但是仅仅简单的依靠大冰刺的双目标优势及增伤机制我们还不足以超越AM在这场BOSS战中的卓越表现,我们需要钻研更多细节去提高我们在每个阶段的输出,这样才有能力去挑战那位打出144W秒伤的世界第一输出AM,让WCL榜单的前列再次看见天蓝色的身影。

P1:

1.在第一轮进梦境和第一轮变身的前提下,2发法阵打完后CD可以在变身前转好,推荐起手使用1次,撞完2波小鬼后大怪出现期间再使用1次。

2.撞3只小鬼+大怪AOE可将腐蚀值叠到95,再踩一次红圈即可变身,需要注意变身后20秒内要打完2个法阵的大爆发时间有点吃紧,这里要提前开启SX(如有SX戒)并且踩在红圈上即将变身前就可以读条法阵,以保证变身后能够顺利完成2个法阵内的爆发。另外即将变身前就可以预留冰风暴以配合法阵内爆发,提高爆发质量。2发大冰刺后若变身尚未结束,尽量多读寒冰箭以积蓄高伤害冰刺。

3.出梦境后直接读法阵,继续法阵大爆发再打一套,由于九重寒冰特质的存在,这里注意要监视冰刺BUFF,叠满5层后立即打断当前寒冰箭使用大冰刺,因为要保证梦境变身期间积蓄的高伤害冰刺被大冰刺利用。

P2:

1.这个阶段核心思路是应对好BOSS技能的前提下吸取一定量的腐蚀值以保证P3的变身,并且清理小怪的同时尽量打出高伤害以防止DPS快速下滑。

2.由于小怪血量较少几秒后就被击杀,建议预留冰冷思维并在小怪刷新后直接使用单闪+瞬发冰风暴的必暴手法,对身边有2-3只小怪聚集的小怪读条大冰刺。

3.为了避免对小怪读条大冰刺时小怪被击杀丢失目标,导致法阵内爆发失败,建议法阵大冰刺的爆发对BOSS释放。

4.整个P2期间节奏非常紧凑,应对BOSS点名技能的同时,还要在BOSS和小怪间来回切换,要尽量利用好每一波刷新在一起的小怪并使用大冰刺,以提高自己在P2期间的输出。

5.此阶段通过吸水控制腐蚀值,主要根据团队在P3的DPS快慢决定腐蚀值高低,我一般选择将腐蚀值控制在30-40左右进入P3阶段。

P3:

1.P3为纯RUSH阶段,刚进入P3时距离变身还尚早,可以根据自己的腐蚀值、团队DPS及BOSS血量选择是否继续使用一次法阵小爆发。

2.主要根据团队DPS和BOSS血量,通过踩红圈控制腐蚀值,尽量避免过早变身导致爆发后被心控,后续输出全部为0。

3.通过踩红圈控制何时变身,变身后类似P1,依然注意提前爆发药水+SX(如有SX戒),以及变身前的最后一个红圈站定后直接读法阵,以保证变身期内的2发高伤害大冰刺能够释放成功。

4.两发大冰刺释放完成后,心控前可以以寒冰指提供的冰枪收尾。

小结:

以下是我这场BOSS战在WCL中的世界排名,及整场战斗大冰刺的平均伤害和爆率,整场战斗我所有的大冰刺均使用了上面提到的必暴手法以最大化大冰刺的质量,可以通过数据看到通过必暴手法极大的提升了大冰刺打出输出上限的稳定性。另外整场战斗我在最后时刻由于个人失误在P3变身的第二发大冰刺即将扔出去前被心控,实际整场战斗变身状态下只扔出了3发大冰刺,在如此巨大的失误下仍然打出了不俗的伤害,可以看到大冰刺流派在聚集的高血量ADD及增伤BOSS面前的恐怖输出。另外我的冰法神器只有巅峰1,配装还不够完美,上榜的这场战斗大冰刺单发伤害也不是我打的最高的一次(之前有一场单发9000W),包括上榜的这场战斗因为公会有带替补人员做千钧一发的成就导致战斗时间过长,平稳期对DPS的下降影响比较大,所以这距离大冰刺的极限还相差甚远,相信未来一定有更多出色的法师能有更好的表现。


有关7.1.5的前瞻和感想

在7.1.5中由于副属性兑换比提高,寒冰箭伤害的削弱以及冰甲术8%急速的取消,虽然大冰刺基础伤害得到一定的BUFF,但总体而言大冰刺流派还是遭到了一定的削弱,单体输出上相较目前版本不再那么强势。并且由于闪光术能带来必暴爆发和多一次闪现的使用次数,浮冰和闪光术同层后,应当更趋向于选择闪光术,这使得没有浮冰的大冰刺手法在法阵内爆发的容错率降低,跑位也会改为多以瞬发技能填充。但是即便如此,在面对2-3个聚集的高血量ADD的特定BOSS战及增伤BUFF面前仍然相对其他职业、天赋有着独特的优势。

由于这版本首关BOSS萨维斯难度不高,对于DPS要求不大,且初期大家开荒时能使用的神器专精、天赋和装备有限,所以开荒期大家都并未去追寻每场BOSS战最大化伤害的专精。但同时因为这版本大秘境的存在,大家的装备来源渠道不再仅仅是通过RAID取得,这使得我们在后期可以体验、钻研多种天赋、专精,当未来遇到类似BOSS开荒时需要为团队提供更多贡献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天赋、专精去选择,为团队开荒而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作为一名FS我们永远想要贡献出令自己骄傲的输出,即便天空不再是天蓝色,我们的心中也永远遍布蓝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广告位 更多+
Powered by Discuz!  ©2001-2013 Comsenz Inc.